11月14日,欧洲证券委员会决定,自2009年以来前的过渡期到2011年结束的时候,在欧洲上市的中国公司,可以直接使用中国会计准则,无需调整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财务报表。这是第一次正式接受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中国企业相当于减少欧盟市场的成本,有利于企业“走出去”。
刘玉廷会计监管部表示,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或者世界是否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以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等效互认也取得积极进展,在去年十二月,中国内地企业实现会计准则等效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创造了上市内地企业的条件香港,以促进两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个达到在四月达成共识,两国将加强在会计合作,建立了一个相互交流工作机制,美国会计合作,融合和等价被列为经济对话中美联合委员会的重要问题。
明智地使用“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运行总体平稳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际社会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饱受质疑。许多人认为,“公平价值”为金融资产的价值推动还是下跌,放大危机的影响。
专家解释,即逐日盯市的公允价值准则,这本书是指金融机构的资产估值在当前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自从美国次贷危机,从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衍生出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有自己的损害。资产的账面价值大幅缩水,也间接降低了资本充足率,金融机构被迫出售次贷资产在很短的时间之手,引发了新一轮资产减值由于较低的市场价格造成下跌市场“ - 起伏 - 恐慌性抛售 - 价格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鉴于“公允价值”定价不能反映当前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在美国和欧洲安盟给予了修改,允许金融机构不得在资产估值采用“公允价值”。
中国的上市公司新会计准则首次生效于2007年1月1日,而今年扩大范围,在所有国有企业引入。怎样的新会计准则的操作,如果有就利用风险“公允价值”?
对此,刘玉廷解释说,对使用“公允价值”的新会计准则显得非常谨慎,多数企业并没有按市值计算资产价值的计算测量,或按照“历史成本“计数。如属性值,是基于企业价值的原始购买成本,即使价格涨了几十倍的利润,不能只考虑公司出售的房子,出售的差异可被视为利润。因此,可以防止大幅波动的市场价格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公司“寅吃卯粮”的利润出现过度分配。
从目前情况看,1570年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更好地实现新老准则,总体运行平稳转换。年报1570股A股(包括A + H股)的上市公司在2007年发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18%,净利润同比增长49.56%,净资产同比增长30.96%。分析表明,利润总额和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主要来自经营利润,这是中国2007年GDP11.9%的收入增长和32.4%的增幅协调,反映了经济2007年的正常生长。